产后妈妈的生理变化
1、月经
很久以前的人们认为,哺乳期间的妈妈可以避孕。的确,产后不久的妈妈,为了分泌出子宫恢复和母乳分泌所需的激素,很难进行排卵,也不会来月经。但并不是说哺乳期间就是安全的,研究表明,有半数妈妈重来月经的时间,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下需要2-3个月;在喂乳的情况下需要5-6个月。在现实中,有的妈妈尽管是母乳喂养,在产后1个月就来月经了,而有的妈妈尽管是人工喂养,产后1年后才重来的月经。
由此可见,重来月经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,产后何时排卵也是无法知晓的。可以说,产后只要进行性生活,就不能排除怀孕的可能。如果在分娩1年之后,尽管已停止哺乳,月经仍还没来的话,最好就去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查。
2、后阵痛
分娩之后,子宫为了能恢复到原来的大小,反复进行收缩。此时,下腹部会感到有规律的疼痛,类似于产前的阵痛,我们称之为“后阵痛”。后阵痛对子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,在分娩当天或翌日到达高潮。之后,会慢慢地缓解下来,一般会持续3-4天左右。
与首次分娩的产妇相比,有过分娩经历的产妇会更加疼痛。当然,这是因人而异的,有的产妇甚至完全没有疼痛感。哺乳时,往往会感到疼痛加强。如果疼痛的强度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,每次疼痛时感觉好像有血液流出来,请向医生咨询。
3、排便
分娩后数日内,由于没有食欲、腹腔壁的松紧度降低的原因,肠的运转迟钝,容易发生便秘。
4、排尿
分娩后,随着子宫的收缩,肾脏所受到的压迫得到缓解,运动变活跃,尿液增多。另外分娩时,由于受到宝宝头部的压迫,常常会发生短暂的膀胱神经麻痹,有可能会感觉排尿困难。这种情况,一般会在24之内消失。
5、腹腔壁
妊娠被拉伸的腹腔壁的松紧度虽然会慢慢得到恢复,但不能完全恢复如初,会有些松弛。另外,孕期中长出的妊娠纹会留下痕迹,形成白色有光泽的妊娠纹。下腹部正中聚积的色素块会慢慢消失。
6、体温
产后第1-2天,体温经常略有偏高,之后就会恢复到正常的体温。另外,当乳房发胀时,会有些低烧,但一旦超过37.5℃,就该报告给医生了。
7、脉搏
分娩后不久,脉搏会有些快,但等到疲劳得到恢复之后,就会回到正常水平。
8、血压
分娩时,一度升高的血压,之后会慢慢地下降,有可能还会略低于平时水平。
9、呼吸
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不会发生变化。
10、体重
分娩后不久,由于胎儿、胎盘、羊水等被排出体外,体重会减少5千克左右;之后由于还有恶露的排出,尿量的增加、出汗或母乳分泌等原因,体重还会慢慢下降。但是,之后体重的下降速度会缓慢下来,在产后4-6周时,就差不多会停在一定的重量水平。